
技术落后、产能过剩,与全球主要市场的不确定性,日产正在历程公司最艰难的至暗时刻。
日系“三巨头”之一的日产汽车日前公布了截至2025年3月31日的2024财年营业额报告。财报数据显示,日产2024财年合并净销售额为12.6万亿日元,同比下滑0.4%;营业收益仅698亿日元,同比狂跌87.7%;净亏损达6709亿日元,与上一财年4266亿日元的净收益相比,下滑幅度高达257.3%。司汽车部门的自由现金流为负2428亿日元,全年营业亏损达2159亿日元。
从本财年的全球市场销售量来看,日产在三大主要市场呈现不同走势。在国内市场全年销售量仅为69.66万辆,同比下滑12.2%,中国也是日产在全球销售量降幅最大的单一市场;与之相比,日产在美国市场反倒逆势增长,全年销售量达到92.4万辆,同比增长2.8%,在北美市场整体销售量也有超4%的增幅;反倒是在日产的大本营,日本市场的销售量表现不佳,全年销售量仅为47.54万辆,其中商用车销售量同比降低9.1%。
日产在2024财年营业额低迷是什么原因可以归咎于内部管理体系混乱,包含前社长内田诚离职所带来的连锁反应等。但归根结底还是日产在电动化转型的落后与商品更新迭代的迟滞,这也致使其在主要市场中的角逐优势荡然无存。
需要指出的是,日产在戈恩年代激进扩张遗留的产能过剩问题同样成为了眼下压在公司身上的一座大山。仅从国内市场来看,日产中国工厂的产能借助率已经降至45.3%,远低于行业80%的健康水平。
财报中指出,在激烈市场角逐、汇率波动及通胀重压的多重影响下,公司业务将继续面临严峻挑战。公司也将采取系统性缓解手段,优化产能布局,调整易受关税影响的生产线配置,同时深化Supply chain当地化合作,并提高市场响应速度。
刀刃向内,降本增效,目前看来已经成为各家跨国车企逆转颓势的不二法门,而日产也已经开始身体力行。公司最新公布的“Re:Nissan”复苏计划显示:日产计划到2026财年削减2500亿日元可变本钱,通过加速工程和采购效率来达成。成立了由300名专家组成的多职能转型办公室,负责推行本钱节省决策。
在削减固定本钱方面,日产计划到2027年关闭或合并7个汽车生产厂家,将现有全球的17个工厂规模缩减至10个,取消计划中的日本九州LFP电池工厂;同时,到2027财年,公司在全球范围计划裁员2万人,涉及制造、研发和销售、一般管理及行政职能等职位;计划到2035财年全球平台数目从13个缩减至7个,新车型开发周期缩短至37个月……
除去削减本钱“断臂求生”外,日产想要全方位复苏还要重点从技术革新、商品优化、拓展新兴市场与加大策略合作等方面发力。
现在来看,相对明朗的是日产在华的积极策略转型。除去已经上市出货的东风日产N7,和刚刚在上海汽车展会上亮相的郑州日产全球首款插电式混合动力皮卡——Frontier Pro PHEV外,日产还明确,到2027年夏天新能源车型投放数目将增至十大,东风日产将来三年也将投资100亿用于新能源研发并扩建技术中心等。
当然,想要重拾往日辉煌绝不是易事。就像新任首席实行官伊万·埃斯皮诺萨所言:“近况非常明确,大家需要变得更快、更敏捷、更果断。”因此对于日产来讲,激进的策略调整必不可少,但更需要做好长期斗争的思想筹备。